首頁 台灣麩胺酸的工業認識麩胺酸鈉 麩胺酸鈉的解答  國際麩胺酸鈉協會 味精相關報導

 

公會簡介

歷屆理事長

台灣麩胺酸的工業

會員名錄

 

 

  • 前言 

  • 味精的化學名稱是麩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因具有強烈鮮味,世界各國普遍作為食品加工及膳食調味之用,而成為重要民生日用品之一。

  • 味精是麩酸的納鹽,所謂麩酸,是一種有益人體的氨基酸。公元1866年德國人(RITTHAUSEN)博士從研究麵筋分解中,首先發現了麩酸鈉。經過42年之後,始經日本池田博士繼續研究於1908年試驗成功,獲得專利權,同年由德國人GROF氏獲得,惟其使用原料乳酪,再經共同研究結果,得知除麵筋、乳酪外,凡含有蛋白質較豐富的肉品如牛肉、魚、黃豆等,皆可提製味精。

  • 麩酸鈉之成為工業產品,始于日本鈴木商店,即味之素株式會社前身,其所生產味精,以味之素名稱開始問世後,迄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
    最初日本味之素係利用小麥為原料,採用蛋白質分解法製造,這雖製造方法繼續半個世紀之久,直到1956年,日本協和公司發明醱酵法製造味精以後,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製造味精國家亦先後迎頭趕上,於是舊的蛋白質分解法宣告淘汰。

  • 進口到設廠產銷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味精除供應本國需要外,並推廣至中國大陸各地區以及美國市場,1940年以後,因戰爭關係,日本味精生產銳減,幾乎停頓,此時,美國廠商即取代日本製造味精供應軍需,隨戰爭之擴展,美國士兵足跡所到之地,亦廣泛愛味精,味精銷路因而普及全世界。

    • 日據時期台灣乃日本味精之主要銷售市場,台灣味精工業,是光復後國人自力建立的新興工業,於36年大同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先在台北創設,試製味精,37年原設于上海的太平洋化學工廠(即津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遷台,38年設于高雄的天香味寶廠、天昌化工廠及新竹的雍南化工廠先後開工生廠,惟當時各廠產量不大,月產量慬15公噸,品質亦稍嫌粗劣,為帶有顏色的粗粒或粉末,其麩酸納含量約在60%至80%之間,故被稱為調味粉。

台灣光復前由日本進口味精統計表

年次

單位

23年

24年

25年

26年

27年

28年

29年

30年

進口數量

公噸

175

261

339

483

538

533

335

205

備註

根據台灣省政府建設廳調查統計

  • 成長到革新 

    • 我國味精工業,自36年至40年止,此5年之間己奠定了良好基礎,40年起各廠製造技術獲得解決,成品所含麩酸納達到95%以,新設廠商於43年達到了高峰,44年因生產過剩,同業嚴重競銷,規模較小的工廠相繼停業,48年僅剩11家,但由於政府的積極輔導,同業努力結果,生產能力、產銷數量、生產設備及產品品質,亦均有顯著改 善。

    • 47年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研究醱酵法,48年正式製造味精生產。中國醱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獲得日本協和醱酵株式會社的醱酵法專利,設廠於台北樹林,於49年試車生產,同年津津股份有限公司、天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相繼改為醱酵法生產。

    • 自醱酵法出現後,各廠利用台灣頗豐富的樹薯澱粉為原料,為我國味精工業帶來了劃時代的革新。

  • 由供應內銷到拓展外銷 

    • 由於醱酵法的出現,自49年開始,我國味精即進軍國際市場,53年外銷實績創下歷年最高紀錄。

    • 62、63年之間受世界能源危機影響,政府為穩定物價,停止味精出口半年。東南亞各國趁機自行設廠,韓國更擴大生產設備,由味精輸入國變為味精輸出口,近而取代我國味精輸出之地位,在痛定思痛之餘,再直起直追,於69年恢復了味精輸出第二大國之榮譽。

    • 由於設備不斷更新及擴充,以及生產技術的改進品質的提高,除了充份供應內銷市場外,也積極拓展非洲、中南美洲等國家的外銷市場。

    • 世界生產味精國家有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法國、義大利、美國、巴西等國,亞洲地區以中、日、韓產銷實力最強勁。目前我國年產量12萬公噸,為世界三大味精工廠之一,單一工廠產銷量世界第一,居領導地位,為台灣20餘個『世界第一』行業之一。